银龄夫妇易忽略对方感受? 公婚会新服务培育夫妇相知
(本报讯)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一项调查发现,五十岁或以上夫妇冲突的主因是认为对方不明白自己的感受,会方提醒夫妇当互相聆听和包容,又推出银龄服务,陪伴夫妇因退休和子女长大而面对的生活转变。
公教婚姻辅导会( 公教婚) 八月十二日透过网上直播,举行「恩爱50+」银龄婚姻同行服务启动礼,以及「香港银龄婚姻状况意见调查」发布会。
公婚会主席李敬志称,社会应正视银龄夫妇的需要,该会期望透过上述服务,减轻银龄夫妇因空巢期、退休或健康问题而面对的不安。
公婚会去年底访问二百一十三名五十岁以上的夫妇,发现他们起冲突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伴侣不明白我真正的感受和需要」、「伴侣看手机电脑, 令我感到被忽略」以及「欠缺沟通」。
教友夫妇谈维繫婚姻 强调靠共同信仰与兴趣
发布会上,服务使用者连春迎与太太连王惠冰分享他们结婚三十四年的挑战与期盼。连太指丈夫不明白自己的感受及需要,最伤害夫妻关係。
连太说,丈夫吃得较有规律和健康,自己却喜欢吃零食减压,故此有时晚饭后吃零食,丈夫便会斥责她:「你没吃饱吗,这样很不健康!」连太明白丈夫出于关心,但当刻难免反感。
连春迎因健康问题,需定期到医院覆诊,他希望太太陪伴在侧,但太太认为在家为丈夫准备晚餐更好。连太认为,当夫妇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同,便会引起磨擦。
这对信徒夫妇纵然有磨擦,但靠着共同兴趣与信仰维繫感情,一起参与信仰小团体,亦会到外地参与长跑比赛。连春迎说:「我们在六小时长跑中互相支持,手拖手冲线。」
连春迎说,妇女习惯与「闺蜜」分享生活事情,但男士相对少倾诉对象, 他参与「恩爱50+」银龄婚姻同行服务,在社工带领下跟其他男士在小组内彼此倾诉,把分享得着应用于婚姻生活中。
连太认为,婚姻跟身体一样,需要定期检查,「参予聚会分享,就是在检查婚姻状况」。
结婚三十一年的郑家富夫妇亦于会上分享他们巩固银龄婚姻的经验,二人经常培养共同兴趣,近年更一起修读神学和医院牧灵课程,到医院探望病人。郑家富说,老一辈常说「相敬如宾」, 他认同婚姻中不要吝啬赞美与感谢。
郑太认为,「破坏婚姻只需单方面,但维繫便需一起努力」。故此他们参与夫妇培育班,学习互相了解、宽恕和携手向前,「夫妇关係好,子女亦会更快乐」。
调查:夫妇希望获对方重视
这项银龄婚姻状况意见调查又发现,银龄夫妇希望对方重视和明白自己。他们慨嘆于一起生活多年,对方却仍然不太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对于滋润婚姻关係,受访夫妇认为要「互相分享心事、坦诚沟通」、「互相尊重」和「建立共同兴趣」。调查员表示,夫妇认为只要互相尊重,开心见诚沟通,对方便会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若双方有共同兴趣,更可建立共同经歷及目标。
银龄婚姻同行服务计划主任李彦臻在会上说,银龄夫妇经歷退休、子女长大,大多认为只有对方能真正陪伴自己走到人生最后阶段,认定对方更为重要。「夫妇没有工作,孩子又长大,若没有兴趣,便会把精神寄託放在手机上。」他鼓励夫妇培养共同兴趣,增加话题以加强沟通,并且多聆听伴侣的感受和内在需要,同时多欣赏并珍爱侣伴,少批评对方的缺点。
公教婚姻辅导会去年起推行为期三年的赛马会「恩爱50+」银龄婚姻同行服务,该项目获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提供讲座、夫妇婚姻成长课程、社区义工训练和服务,以及聚会。
堂区回应银龄人士需要 联同公婚会办晚晴计划
谈到牧养银龄夫妇,教区婚姻与家庭牧民委员会主席王展滔执事对本报说,多年来夫妇把心血放在子女身上, 空巢期却令家庭不復热闹,自然令人难以适应。
服务圣犹达堂的王执事说,该堂堂家组每年在圣家节举办「婚庆」活动, 让夫妇在弥撒中重宣婚姻盟誓,并邀请社工主持分享会,从婚姻及心理学角度分享婚姻问题,过去便曾探讨如何适应空巢期。
王执事指香港夫妇工作忙碌,年轻时甚少机会日夜相处,退休后却整天在家中,培养共同兴趣和话题便来得更重要,故此堂区参与公教婚姻辅导会「相繫乐晚晴」计划,让夫妇一起参与兴趣班。(吴)
公教婚第3992期 2020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