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准备的同行者 婚姻见证中的福传

大家可曾有以下这个经验:当我们听到身边的亲友提及他们家中出现的一些冲突或问题时,有时会感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内心不禁会轻嘆一句「家家有本难唸的经」。每个家庭总有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外人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加上中国人家庭的传统文化会认为家丑不出外传,当婚姻或家庭有问题发生时,最好是关上自己的家门自己处理。可是,婚姻问题就好像雪球般愈滚愈大,等待某个时间一触即发。如果在婚姻路上,能够有相同价值和信仰的同行者互相支持及鼓励,也许有些问题可以及早处理,也可以让当事人有力量去面对婚姻的困难。


颜志超(Peter)和刘婷(Amy)伉俪在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CMAC)担任教友婚前培育义务导师已踏入第十一个年头,当年他们结婚时在CMAC参加FOCCUS婚前评估服务,之后接受辅导员的邀请,于二○○八年参加了义务导师培训课程。Peter和Amy回忆当时二人都有着同一个想法,就是:两人除了一起逛街、看电影、食饭,这些活动之外,一起参与义工服务也可成为他们「拍拖」的一个节目,为二人的相处加添了一份意义。他们在受训时,认识了不同婚龄的夫妇,他们自此就成为了婚姻路上彼此的同行者。他们会一同参与灵修活动、一同祈祷、互相分享、互相扶持,当夫妇二人出现冲突时,夫妇和夫妇之间便会成为对方的「和事佬」,以自身的相处经验互相劝导。


Peter和Amy近年在婚姻中遇上不少的挑战,但他们深信在婚姻中依靠天主,用信德去坚定自己,用祈祷去交托自己,在坚持中便能看到希望!正如教宗方济各在《爱的喜乐》劝谕中提及「当家庭以基督为中心,祂会团结和照亮他们的整个家庭生活。家庭经歷各种痛苦和困难时,亦与在十字架上的主结合,并与祂拥抱,因而能忍受最困难的时刻。」(《爱的喜乐》317)


Peter和Amy称他们能从不同夫妇身上学习,丰富了他们夫妇二人相处之道,藉此增加了他们在婚姻中坚持的信心。藉着天主的带领,使他们更有信心向准婚人士分享他们在婚姻生活中如何实践信仰的经验,以及天主如何带领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由于Amy当年是在婚后才领洗,她也是受着丈夫的影响而在婚后成为天主教徒,所以他们的分享让一些未来配偶不是教友的准新人,容易产生共鸣,很多参加者因为Peter和Amy的分享而感动,表示有兴趣参加慕道班或想了解天主教多一点。Peter和Amy为此十分感恩,因为天主透过他们的婚姻见证,向未信者福传。


报章来源:公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