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婚姻輔導會三月十五日舉辦業界分享會,講者呼籲社會加強支援離異家庭及再婚家庭,並讓這些家庭的孩子得到更佳的照顧。
分享會假灣仔溫莎公爵大廈舉行,公婚會於過去十八個月開展「親子情緣GPS——離異及再婚家庭親職教育計劃」,此為民政事務局與家庭議會「支持家庭措施」的主題贊助試驗計劃,內容包括公眾教育、親職工作坊、親子小組、親子活動、研究及業界分享會等。
公婚會總幹事趙崔婉芬致辭時說,離婚及再婚家庭愈來愈多,社會需要關注這些兒童的需要,「兒童在離異家庭或再婚家庭內,需要繼續建立與成人的連繫與安全感」。
家庭議會委員及家庭支援小組委員會召集人朱楊珀瑜致辭時指出,目前每一百對在婚姻註冊處註冊的新婚人士,便有三十五對為再婚家庭;面對再婚家庭增加,社會卻缺乏相關資源去幫助他們,她期望能延續上述計劃,並讓業界進一步探討家庭照顧等課題。
聯同浸大研究:倡支援再婚家庭親職
分享會上,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及青年研究實踐中心主任陳德茂博士公布有關再婚家庭處境的研究結果。浸大社工系與公婚會於去年三月至本年三月合作進行上述親子情緣GPS計劃的研究,探討再婚人士在建立家庭所遇到的障礙,以及有助服務使用者建立親子關係的因素。
研究員以問卷訪問一千零五十八人,以及來自四所小學共九百零八位小四至小六學生;並為廿六位兒童、再婚人士及社工進行小組形式的訪問。
研究團隊歸納出五個妨礙再婚人士建立家庭的因素,包括長輩的壓力、外界對再婚家庭的負面標籤、男性較認同再婚家庭能給予孩子得到圓滿家庭的正面功能、教師和社工對再婚家庭的認知不足、以及傳統枷鎖的壓力。
研究員呼籲當局關心再婚家庭的需要,同時改善家庭支援服務,這包括生理與心理層面;有關方面也要加強教師和社工培訓;而社福機構應加強再婚家長的親職教育,讓這些家庭的子女得到更好的照顧和關懷。
隨後的專題分享環節上,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魏素華博士在演講中指出,外界常給予「單親╱再婚」負面標籤;而適切的輔導及遊戲治療有助這些家庭改善親子關係。
此外,大會於席間邀請再婚家庭分享與子女相處的點滴;並於席上播放微電影《鞋子.孩子》,帶出再婚家庭所面對的挑戰。
報章來源:公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