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長獻辭

天主教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

在一個如同香港的後現代城市,家庭的基本價值往往被質疑,事件的原始數據也會被操控和過濾。雖然我們被新聞和資訊所覆蓋,卻不能肯定事件的真相。當代一位作家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曾經講過,在資訊發達的年代,「可靠的資訊是社會極稀有的資源˩。年青的一代就算連甚麼是人生的目標,及如何在家庭生活及社會裡實現自我,也有時難以分辨。

 

除了以上的現象,今天的家庭更要承受新冠病毒的種種後果,包括:親人的突然離世、經濟或情感上的突變、甚至家庭危機都是他們意想不到的。因此,懂得承受家庭負擔,或接受他人對事件的不同看法和感受,真是談何容易。怪不得很多香港家庭深陷於尋找替罪羊、彼此責備、甚至家暴和虐兒。這確實是令人傷感!

 

今天的夫婦掙扎求存,一方面要照顧家中的老與幼,又同時設法在社會中尋求實現自我。這裡牽涉到個人與家庭的平衡穩定。所以在維持家庭的運作時,便需成員有所犧牲,而往往問題就在於誰要對家庭平衡付出更多?

 

中國傳統有:修身和齊家的說法,指人要學習自制及修身,才能明白齊家之道 ,甚致在社會中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強調的是家庭和公益為著眼點。 但是在個人主義影響下,家庭成員的重要性漸漸從自我的澎漲中消失。結果,出現了後現代家庭連繋的特色,就是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所提及,以不委身的態度,維持著一種鬆散、不穩定的關係。不過,經驗告訴我們,當家庭成員懂得持守委身的承諾,體味到為愛作出的犧牲獲得欣賞及回應,會帶來多麼大的滿足及喜樂!

 

天主教會相信大眾需要安穩的婚姻及家庭生活,並強調家庭成員要實現自我,便要積極加深彼此的關係。這關係能支持各人確認及攫取正向的人生目標。這樣,家庭中的圓融合一本身就是夫婦為對方完全委身的回報。

 

這也是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的目標,就是:透過專業委身,與香港家庭並肩同行,把其中近乎鬆散的婚姻關係轉化為幸福和牢固的關係,以致夫婦及其子女同樣能幸福地一起成長,成為彼此為對方委身的家庭。事實上,藉著多年來家庭服務的經驗,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的員工及義工都積累了不少的專業知識。他們悉心地透過訓練課程及出版刋物慷慨地與其他服務機構分享了心得,並獲得良好的評價。他們證明了一點:「幸福家庭˩是可以實現的!

 

所以,我要祝賀香港公教輔導會的員工及一眾義工,因為他們在這段困難重重的時期,能為夫婦及家庭服務而委身。不用說,沒有這機構的主席及執行委員會成員多年來的指導,這些服務也是無法推行的。願上主祝福你們,並持守你們對香港家庭展開的具體及卓越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