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有「你」、有「我們」

共享親職服務社工
梁銘冲

有「我」、有「你」、有「我們」

婚姻生活是一段充滿挑戰與美好時刻的旅程。在旅程中,能夠維持有「我」、「你」及「我們」,就是維持穩健婚姻關係的關鍵。

 

1. 有「我」

  儘管婚姻是二人的關係,「我」是個重要的個體。因此,首先需要的是「我」能夠對自己有足夠的認識,能夠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信念、需要及情緒反應。在自我理解後,能夠好好地向對方表達。特別是為家庭作決定的時候,「我」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考慮的,不只是為了迎合對方的需求,還有是如何滿足大家的需要,彼此便從而建立溝通及對話,減低雙方的磨擦及衝突。

 

2. 有「你」

  除了「我」之外,婚姻中的「你」也是重要的個體。而「我」能否尊重對方是一個獨立而成熟的個體,能否接納對方與自己有著不同的看法、需要與感受。例如:當面對家庭壓力或挑戰時,除了自我表達之外,「我」還能夠站在「你」的角度來同理及接納對方,接受對方與自己的不同之處。這樣才能夠增強彼此的支持感。更重要的是,二人能夠以真實的自己示人,在情感上更能互相信任及連結,從而建立親密的關係。

 

3. 有「我們」

  在「我」與「你」之間,在婚姻中最終需要建立的是「我們」。一共同分享的身份與目標。在婚姻中,這意味著夫妻雙方需要共同努力,建立共同的願景與價值觀。當每個人都能在「我」和「你」之間找到平衡時,婚姻關係便能夠持續健康發展。這些共同的目標能夠加深彼此的聯繫,並在過程中創造共同的回憶和經歷。這「我們」不僅鞏固婚姻的基礎,也使夫妻在生活的不同階段中能夠攜手共渡。

 

  婚姻生活是一段不斷成長的旅程。在這旅程中需要在「我」、「你」和「我們」之間找到平衡。通過自我認識、理解伴侶的需求以及建立共同的目標,我們便能夠在婚姻中實現更深層的連結。最終,這樣的平衡不僅能促進夫妻之間的關係,還能讓我們在婚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與滿足。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橋—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68期。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