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教育工作員
羅宏達
婚前、婚後的「兄弟姊妹」
除了在家庭和教會團體之外,較常提到「兄弟姊妹」的情況,就是婚禮當日和事前籌備的時間。
不論是新郎的「死黨」,還是新娘的「閨密」,他們都著力為好友的婚禮張羅,並在婚禮當天,由一眾兄弟陪伴新郎面對姊妹們的挑戰,順利完成「接新娘」的任務。所以在婚禮或婚宴時,總會聽到新人的分享,感謝兄弟姊妹的幫忙,使婚禮順利完成。
事實上,兄弟姊妹的「唔話得」、跟出跟入、任勞任怨、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新人在婚禮當天放一萬個心等等。這些行動本身足以給新人上寶貴一課,為他們的相處之道作借鏡。
婚禮圓滿舉行,新人展開婚姻生活,兄弟姊妹就功成身退嗎?「死黨」、「閨密」仍是新人的傾訴對象嗎?當新人在新婚生活中遇上困難時,他們仍有兄弟姊妹為他們祈禱、陪伴他們迎難而上嗎?
在我們的婚前培育評估服務中,有提及朋友對婚姻的重要性。因為朋友(特別是雙方的共同朋友)可以給予新婚夫婦靈性上和情感上的支持,為新人提供較全面的意見和支持。
上一輩的「床頭打交床尾和」及「莫教人分妻」,或許有些不合時宜的地方,但仍不難看到背後的善意。另一邊廂的「老婆如衣服」和現今的「感建分」(網絡用語,即有感情問題一律建議分手),反映了一些人未有認識或認同婚姻的「不可拆散性」。有謂近朱者赤,朋友的意見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人的決定。
有些新人喜歡在婚前向朋友詢問「我們是否適合結婚?」朋友會難以回答,因為結婚畢竟是兩個人的決定。但是,如果稍為改變提問的內容,問問朋友「你覺得我們有甚麼需要留意的地方?」我猜想,「死黨」和「閨密」般的兄弟姊妹一定會願意給予大家有建設的觀察和提議的。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橋—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61期。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