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輔導員
鍾碧華
讓我了解你的「情緒」深一點
輔導經驗裏,筆者常常聽到當事人訴說和家人的衝突事件時,總會忽略了對方的情緒和需要。家人如果要做到互相體諒,彼此明白對方,實在需要我們首先對自己內心的情緒有更深入的了解才可以。
有一次,筆者在輔導室中遇上小悠這個家庭。她說有一天她放學回到家後,忽然感到雙手無力,「啪」的一聲,手上拿著的東西全掉在地上。然後,她在沙發上躺了一個下午。這個下午,小悠一直看著天花板,腦袋裏反覆浮現在學校的經歷,耳邊重覆地響起相同的說話。此時,媽媽看著時鐘,內心泛起一陣莫名的躁動;她很想跟小悠談話,卻又怕被她拒絕。媽媽唯有把說話吞回肚內,而內心的不安卻越來越強烈。這時候,爸爸踏進家門,緊張的氣氛令他預感一場「世紀大戰」將會一觸即發,他隨即擔心得很想逃離現場。可是,他知道自己不可以毅然離開,於是他感到自己好像被一大堆冰雪蓋住了,動彈不得。
這個時刻,小悠一家人就像被情緒捆綁了。他們各人都害怕把當時經歷的情緒爆發出來,恐怕變成一場極大的衝突。筆者邀請他們把這個家庭生活片段訴說出來,並且一起檢視他們內在的情緒及需要。
小悠用「情緒低落」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她感應到胸好像被壓著,腦海裏反覆浮現同學們欺凌她的片段,以及同學們的無理指責。她一方面感到憤憤不平,另方面卻感到很傷感。小悠懷疑自己在同學們心中的價值,她感到自己很渺小,仿佛在同學眼裏是一個「隱形人」。這時候,小悠十分需要被父母明白和關懷。
當時,媽媽用「急」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她感受到自己心跳加速、緊握拳頭。原來,媽媽最急著的是請小悠盡快開始溫習,應付翌日的考試。她察覺到自己對小悠的成績非常擔心。同時,她又害怕說出擔心後令小悠拒絕她。媽媽內心實在感到矛盾:若自己表達不滿,又害怕破壞母女關係。她因而用力地壓抑內心的焦慮情緒。其實,媽媽亦需要得到女兒的接納及肯定。
接著,爸爸用「想逃走」來形容自己的狀態,身體已作出想逃跑的姿態。當爸爸細心檢視內心的驚恐情緒才發現自己原來害怕不適當處理媽媽和小悠的激動情媎,便會令母女的關係變得更壞。此外,爸爸希望得到媽媽的諒解,而不會被她指責為只會逃避衝突而不理會家庭事的丈夫。
在家庭溝通中,父母可能較容易看到子女的表層情緒和行為,而忽略了細心聆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父母需要嘗試投入子女的內心世界,聆聽他們的想法,並且了解他們的需要,讓子女感到被明白和受重視。若父母內心情緒激動,又或是不知所措的時候,可以嘗試稍稍休息一下,留心自己的身體反應,覺察內心的情緒和需要。這樣,父母與子女便能互相加深了解,彼此接納及回應需要。在子女的成長路上,父母給子女這份愛與關懷,實在是非常有價值的!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橋—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62期。2023年6月。